关于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你了解多少?

丰泽里旧房改造 2024-06-16 09:30
【摘要】今天为大家介绍关于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你了解多少?来看看四病“纤巧”“悖谬”“失位”与“俚俗”。纤巧这具香几舍得用料,不惜费工,却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例子。它采用的是鼓腿彭牙,足端又向外翻出成为三弯腿的形式,在明人小说及清代《匠作则例》中有“蜻蜓腿”之称。此种形式上下的一舒一敛...

今天为大家介绍关于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你了解多少?来看看四病“纤巧”“悖谬”“失位”与“俚俗”。

纤巧

这具香几舍得用料,不惜费工,却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例子。

它采用的是鼓腿彭牙,足端又向外翻出成为三弯腿的形式,在明人小说及清代《匠作则例》中有“蜻蜓腿”之称。此种形式上下的一舒一敛,应当有较大的差别,但也不宜做过了头。此几上部径为48厘米,下部径为25厘米,相差几乎是二与一之这样就造成头重脚轻,失去了平衡。在线脚和雕饰上使人感到过于雕琢的是半圆形的混面束腰和起棱多层的托腮。实际上这里所需要的只是老老实实的直束腰和线脚比较简单的托腮。就是几面的冲盘沿做得也不够理想,不如用常见的“一采一混”为宜。圆束腰上做出椭圆的浮雕花纹,更与通体的纹饰不协调。看来香几的作者追求的是俊俏的造型和精细的雕饰。但所收到的是纤巧而不自然的效果。

图:黄花梨五足香几(明或清前期)面径38.5、肩部最大径48、足部最小径25,高106厘米

悖谬

我们知道凡属案形结体的家具,也就是四足缩进安装,不是位在四角的桌案,—夹头榫和插肩正规的做法只有两个——夹头榫和插肩榫。

二者外貌有别,夹头榫腿子高出牙条和牙头的表面,插肩榫则腿子与牙条表回平齐。不过最基本的一点它们却是相同的,都是把紧贴在案面下的长牙条嵌夹在四足上端的开口之内。夹头禅和插肩榫大约是晚唐、五代之际,高桌开始使用,匠师们受到了大木梁架柱头开口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的。由于直材(腿子)和横材(牙条)的合理嵌夹,加大了二者的接触面,搭起了牢稳的底架,再由四足顶端的榫子和案面结合,构成了结构合理的条案。千百年来,夹头榫和插肩榫经受了实用的考验,直至今日还在广泛使用。

现在来看这具翘头案,是用木条攒框的力、法造成透空的牙条和牙头。它无法和四足嵌夹,.而只靠几个栽榫来连结,其坚实程度是无法和夹头榫或插肩榫相比的。这是抛弃千锤百炼的好传统,不顾违反结构原理,去使用一种在外貌上似是而非的悖谬做法。

失位

某一个构件或某一种装饰在哪一种家具的哪一个部位上出现及如何出现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果用得合适,符合规律,看起来就很舒服,甚至根本没有去理会它,认为本应如此。如果用在不合适地方,违反了规律,看起来就很别扭,它也仿佛在家具中呆不住,从整体形象中要跳出来似的。

举例来说,用横竖材攒斗成卍字,明式家具一般都是若干个联在一起,或斜行几排组成图案,用在罗汉床的床围子上或透空的柜门上,疏透而齐整,颇为美观。单独一个祀字,虽曾在架子床的门围子上见过,但效果并不佳,不如连续使用。现在来看这具夹头榫平头案,挡板的部位竟单独用了两个大形字,非常刺目,使人感到不伦不类。此案把咫字用在不该用的地方,故名之曰“失位”。

俚俗

椅用南榆制成,是次于紫檀、黄花梨、鹦鹏木但为明式家具常用的一种木材。背板分三段攒成,自上而下分别雕云鹤、麒麟及双龙。最下一段亮脚特高,鹅脖在椅盘抹头上凿眼另安,木连做。椅盘下三面加横枨,比例失调。不与前腿一枨上装绦环侧面平列云纹三朵。这样就不得不将下面的券口压低,致使优美的壶门曲线无地施展。联帮棍漩作葫芦形,形象恶劣,曾疑是后配,经细审其木质、色泽及使用程度,知确为原制。

此椅雕饰繁琐,刀工疲沓,动物形象欠佳,头小而身躯臃肿的麒麟尤为显著。它从造型到装饰都带几分“土”气,用北京匠师的口语来说就叫“怯”。可以看出它与精制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并非出于同一流派的,工匠之手,而是某一地区的中小城市或乡镇的木工为当地的地主乡绅特制的家具。当时的木工确实在精心细制,极力迎合定制者的趣味和要求。不过越是这样就越增加了它的俚俗之态

上一篇 :盘点老红木与其他红木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下一篇:中式风格与欧式设计的混搭风格,诠释东方禅韵!